践行初心使命 勇于担当奋进
加快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
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在三峡大学六届二次“两代会”上的校长工作报告
(2020年6月30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一、2019年以来学校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新中国70华诞之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内涵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进步。
——人才培养成效明显。2019年学生学科竞赛成绩斐然,共获国家级奖项427项。本科生录取分数再创历史新高,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36人、硕士研究生1550人。本科生就业率为93.16%,研究生就业率为97.45%。经济与管理学院方媛同学获“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殊荣。
——学科建设进展迅速。化学学科ESI全球排名首次进入前1%,工程学学科继续保持ESI全球排名前1%,临床医学、材料学科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遴选并获批省级统筹增列学位点1个(资源与环境)。获批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组织的“能源和环境材料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简称“111”引智基地)。
——科研成果硕果累累。首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实现历史性突破。获9项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获授权发明专利251项、实用新型专利435项,在中国高校专利实力100强榜单中排名第65名,省属高校排名第1。第一临床医学院桑野团队参与研究的成果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在线发表。
——成功承办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学校承办水利行业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学术会议中国水利学会2019学术年会,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与学术影响力。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学校在国内社会权威机构中的排名保持稳定,综合实力居2020年武书连全国高校排行榜第173位、中国最好大学排行榜第157位和自然指数排名全球第882名、中国高校第140位,均位居湖北省属高校前列。
201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也是经受各类考验的一年,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攻坚克难,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全校师生同全国人民戮力同心、迎难而上,抗击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一年多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聚焦立德树人。召开第六次本科教育工作大会,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加强一流本科建设,统筹推进“五个思政”。积极推进“学生思政”改革示范点建设。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三峡大学“十大师德标兵”评选活动。启动学校“课程思政”专题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积极推进“五型”“五化”校园建设。
二是聚焦教学改革。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3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13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7项。继续推进大类招生。积极推动专业认证与评估工作,临床医学和自动化2个专业通过专业认证。推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
三是聚焦学科建设。加强学科内涵建设,聚焦工程学、化学、临床医学3个学科,完善ESI学科建设奖励办法,推进学术团队建设,促进学科高质量发展。筹措经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等8个博士点立项建设工作。持续推进“水科学与工程”等2个湖北省优势学科群建设。数学、机械工程、工商管理3个学位点通过省学位办组织的学位点合格评估抽评,我校参评的28个硕士学位点全部合格。
四是聚焦科技创新。顺利通过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现场审查认证,获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获批中国轻工业功能酵母重点实验室等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和9个宜昌市重点实验室,资助合计约1800余万元。获批各类纵向项目294项,经费4858万元。发表以三峡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三大检索及复印转载论文461篇,出版著作、教材87部,发表CSSCI论文71篇。
五是聚焦队伍建设。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引进博士(或教授)61人,其中采用“一事一议”方式和年薪制引进海内外优秀青年拔尖人才9人,全职引进中科院生态系统生态学拔尖人才研究团队1个,全职聘任海(境)外高层次人才4人。举办第二届青年学者论坛,签约28人。新增楚天学者8名,新增、续聘特聘教授11人,新聘兼职教授12人。获批“湖北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暨湖北名师1人、湖北省产业教授1人、国家民委第二届“民族研究优秀中青年专家”1人。全面推进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实现全员聘用。修订《三峡大学青年拔尖人才培育管理办法》。发布《三峡大学“三峡学者计划”实施办法》,选拔第一批“三峡学者计划”人员。
六是聚焦对外交流。承办世界高校联盟(N.E.W.S.)第16届年会、海外华裔青少年“寻根之旅”夏令营、2019“魅力三峡”国际学生夏令营。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相关机构新签或续签13份合作协议。竞争性获批承办非洲乍得恩贾梅纳大学孔子学院。推进校政、校企合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30份。积极争取社会资源,累计接受现金捐赠共计1700余万元。
七是聚焦服务提升。继续推进“双服务”战略,优化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等的合作与联系。落实服务宜昌发展规划。积极开展“精准扶贫”,实施帮扶项目12个。稳步推进教育扶贫长阳。继续开展援藏工作。
八是聚焦办学支撑。深化目标管理改革,修订《目标管理暂行办法》《目标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启动“十四五”规划编制及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完成水利水电与环境工程教学实验中心楼、校医院、云林路改造等项目建设工作。完成文思湖清淤治理,求索溪水体日趋隽秀洁净。引入社会资金和学校投入近3000万元,对东苑、西苑、沁苑学生食堂全面升级改造,建成“书香食堂”,师生交口称赞。开设学生“象牙红自习咖”和“象牙红心灵之约”。完成有线无线一体化、新一代校园卡系统优化、教务自助打印系统、智慧教室一、二期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申报工作。《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学校荣获“全国高校竞价网先进集体”“湖北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先进集体”“2017-2019年度湖北省平安校园”。
九是聚焦民生福祉。提高教职工待遇,调整教职工基本工资和基本养老金、护理费、生活补贴标准,发放全校职工精神文明创建等奖励性补贴及其他工资补差,努力增强教职工获得感。发放全校在岗教职工午餐补助。完成2019年4008名教职工体检工作和教职工全员核酸检测。完成职工社会保险“预运行”参保上线工作,上线3557人,其中退休人员1106人、在职人员2451人。认真落实职工节日福利物资政策,招标购买生活物资慰问全体职工,人均标准超过1400元/年。解决职工子女就读小学中学问题。
十是聚焦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上级党委决议决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高标准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实施意见。推动政治理论学深悟透,抓好校院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从严从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大力实施2019年干部素质能力提升工程,严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抓好党建主体责任的落实,统筹制订全年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学工团委“聚力”党支部、旅游管理系教工党支部立项建设“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加强和规范涉外事务管理,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隐患研判工作。成立参政议政工作室,推出“我的履职故事”系列报道。切实加强作风建设,扎实有效做好“基层减负年”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自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各项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湖北省有关工作要求,统筹推进学校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工作,切实保障了全校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学校各项重点工作的有序开展。
在疫情防控中,学校各项防控措施有力、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实行校园全封闭管理,全力做好留校学生和教职工小区疫情防控工作。参与支持全市疫情防控,改建学生宿舍1066间为宜昌市隔离医学观察点。附属仁和医院举全院之力投入抗疫工作,14人受到宜昌市委市政府的嘉奖。
下一步,学校将认真落实省市防控要求,进一步统筹做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和开学工作,确保学校安全有序开学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位代表,同志们!去年以来学校事业发展和今年疫情防控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全体三峡大学人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全校师生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同志们!思危方能居安,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学校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办学经费短缺现象依然存在;二是人力资本未充分挖掘,办学资源未充分开发;三是我校学科建设遇到瓶颈,传统优势学科竞争力不强,新兴学科培育力度不够;四是学校学术氛围还不浓,部分教师的学术努力程度还不够,高水平科研项目与成果仍然偏少。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下一步,我们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二、学校面临的形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挑战公共卫生安全,全面冲击世界经济运行,深刻影响社会生活运转,国际秩序会有新的巨大变化。同时,高等教育、水利电力行业及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也都发生了新变化,这为我们的办学治校既带来难得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
一是新冠疫情引发新一轮技术与社会变革。数字经济突飞猛进,个体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个体的风险意识会进一步加强,传统的社会接触模式受到挑战,从而深刻影响社会经济活动的形式和方式。
二是新冠疫情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首先,是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20年,国家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预计财政收入特别是湖北财政收入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对高校投入的影响很大,大家要做好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其次,是对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影响。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特别会加大对医学、医药的研究投入。最后,是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特别是会影响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布局。
三是中国高等教育将进行深层次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立足中国大地办大学”。在疫情防控期间,教育部、科技部出台《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以及有关专利的文件,将极大地推动我国科技教育界对科技评价体系的改革。在大学评价指标方面,我们不再是完全照搬西方的评价模式:如大学排名、SCI论文、ESI论文。但“不惟SCI、ESI”,不是不要SCI、ESI论文。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有战略清醒,要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坚定不移地加大力度鼓励教师继续开展学术研究,提升学术水平。
三、2020年学校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同志们,2020年是三峡大学接受湖北省“双一流”中期检查之年,也是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之年。今年学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要求,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工作,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内涵发展,以“双一流”建设为抓手,全面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加快把学校建设成为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
2020年,学校将全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以生为本,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以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认真落实好学校第六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系统推进“五个思政”。加强宣传学习,进一步牢固树立“三全育人”——“五个思政”理念,扎实推进《三峡大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引导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和辅导员培训考核管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深入推进湖北省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
抓好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持续做好各类人才培养相关工作。科学筹划做好开学前的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实现线上教学和开学后正常教学有序衔接。持续做好“双万计划”各项工作,争取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5个以上、新增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积极推动专业认证工作,做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受理专业的专家进校考察准备工作。加强研究生教学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研究生分类培养体系建设。加强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研究生教学成果建设。加强导师培训工作,完善导师评价奖励机制。
抓好招生就业工作。积极开展招生宣传工作,完成本科生各类招生5200人以上。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有效报名达到5000人以上,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招生45人以上(不含外国留学生和少骨生),硕士研究生招生2300人以上。继续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生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5%,本科生毕业生就业率不低于90%。
抓好多形式多层次学生培养工作。扩大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进一步加强科技学院内部管理,启动科技学院转设论证工作。稳定学历教育生源规模,不断开拓生源市场。开展部分考前培训项目。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组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赛事。
(二)推进“双一流”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实力
整体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增强科研实力,进一步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深入分析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环境,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结合“双一流”发展目标,科学确定学校建设任务和发展目标,认真做好学校“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其子规划各项工作,充分体现“十四五”规划的导向作用。
加强学科建设。加快推进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做好“双一流”中期检查各项工作。完善学科建设体制机制和资源优化配置方式。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准备工作,切实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力争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类及以上学科4个,其中B+学科不少于1个。加强新增博士点培育,力争获批博士点3-5个以上。做好学位授权点专项评估参评组织工作。做好ESI学科建设,确保工程学、化学ESI前1%排名上升,临床医学和材料学科潜势值上升。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工作,引进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人及以上。“一事一议”引进优青或杰青培养对象3-5人。做好省部级人才计划相关工作和专家队伍建设工作。启动“求索人才工程”,完善和实施“三峡学者计划”和“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修订完善职称评审办法。加强借智工作。筹办第三届青年学者论坛。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力争获得各类科研经费规模稳定在2亿元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50项以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获批数量达到10项以上,力争优青或杰青实现新突破。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项以上,其中一等奖及以上3项。组织申报国家级奖励2项以上。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50项以上。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400篇以上。积极推进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申报工作。加强军工科研项目科研体系与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与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完善成果认定与分类评价体系。健全重点科研基地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科研体制机制建设。继续推进“三峡智库”建设。
加强“双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与企业联系,深化合作。落实学校领导联系服务宜昌县(市、区)工作方案。继续做好援藏、精准扶贫和教育扶贫工作。加强与校友联络,充分挖掘校友资源,进一步扩大学校社会资源网络。加强三峡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积极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助力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制定《三峡大学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实施方案》。做好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开拓新的校际联合培养项目。加大学校海外宣传力度,办好国际学生夏令营。积极推进“能源和环境材料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建设,举办好2020世界著名科学家来鄂讲学武汉论坛之能源和环境材料化学学科国际研讨会。积极推进乍得恩贾梅纳孔子学院的建设工作。
(三)加强综合管理与校园建设,提高事业保障能力
以服务师生和保障教学、科研为中心,以推进学校治理现代化、加快校园建设为重点,不断改善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
抓好疫情防控。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以及上级有关部门要求,研究部署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及开学前准备工作。严格落实“五个一律”要求,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做细做实开学的防控、安全、后勤等各项准备工作,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和疫情防控预案。
推进学校综合改革。大力推进学校医学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继续深化学校资产管理和校办企业体制改革试点工作。深化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学校预算体制改革。完善目标管理改革和后勤社会化改革。
营造良好育人环境。加强学校基本建设项目库建设。启动校园建设规划修编工作。加快推进生物制药与材料化工教学实验大楼、学生事务服务中心及学生公寓还建等工作,完成图书馆中央空调及玻璃幕墙改造工程、南苑及北苑食堂等工程。加强以“求索”为主题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完善教学服务设施。加强全校移动终端建设、智慧校园建设和管理。加强智慧图书馆建设,积极推进图书馆服务平台和RFID建设。做好迎接省档案目标管理特级复查工作和“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申报准备工作。
加强预算管理、招投标和资产资源管理。树立全校上下过“紧日子”的思想。加大预算执行力度,建立预算执行激励与约束机制。出台学校项目库管理办法,提高项目支出预算执行力。加大专项经费统筹力度。加强对协议供应商的管理和信用考核,合理编制采购需求。充分运用湖北省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校,实现五网合一,提高工作效率。完善学校大型仪器设备有偿使用管理办法。提高中西区房屋资源利用率。
加强后勤保障服务。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前提下,确保后勤安全、稳定运行。制定后勤服务管理标准规范。完成后勤保障“拨改付”方案的修订工作。全面提升日常维修服务质量与效率。稳步提升饮食服务水平。
加强风险防范化解与安全稳定。进一步加强对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等重大风险防范化解的研究,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化解能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政治维稳工作。加强校园交通管控,积极推动宜昌市尽快启动实施大学路绕行方案。加强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和环境建设。加强实验室安全及危化品管控。开展精准有效的安全宣传教育,构建群防战线。完善与宜昌市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联络机制。继续做好7×24小时应急值班工作。进一步加强保密工作。
努力改善民生。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努力改善教职工待遇。调整在职人员、职务职称变动人员基本工资标准,做好职工体检和社会保险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工会活动,做好服务和维权工作。按规定落实教职工的节日物资福利。做好教职工婚丧嫁娶等慰问工作。与地方教育部门协商解决教职工子女上中小学问题。
(四)加强党的建设,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牢牢把握学校改革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基本理念,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巩固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探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认真开展好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充分发挥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党章等党内法规的学习,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师生国家安全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风险隐患研判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管理和活动审核。促进各民主党派和统战团体加强自身建设,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政治协商职能。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引领。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聚焦事业发展,继续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着力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专业素养和制度执行力。聚焦政治忠诚,继续加强干部考察识别和管理监督。聚焦治理能力,继续强化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和专业训练。聚焦担当作为,继续完善关心关爱干部的激励机制,优化干部成长环境,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化“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加强党支部书记和党务工作者培训。深入实施“党旗引领 百舸争先”工程,做好党建标杆学院、样板支部创建工作。严格落实主题党日、“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严格执行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考核。加强党员队伍建设,把好入口关、教育关,发挥好“互联网+党建”作用,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召开学校党委专题常委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学校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制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加大监督执纪“四种形态”运用力度,加强压力传导,推动“两个责任”向基层延伸。扎实开展第二十一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继续推进“十进十建”党规党纪学习教育活动。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六条意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改进工作作风,强化工作实效,持续为基层减负。加大基层调研力度,继续落实《中共三峡大学委员会关于改进校领导调研工作的意见(修订)》等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身边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收官之年,也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考之年,对三峡大学而言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需要我们践行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奋进,全力以赴实现目标。
让我们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进一步认清形势、解放思想、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为早日建成水利电力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而努力奋斗!